团餐新宠C端评价预冷,预制菜产业发展潜在隐患
预制菜最早可以追溯到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冯·德林小型化了工业冰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工制冷的家用冰箱。1920年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冷冻机在美国试制成功后,速冻加工品随即问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预制菜风靡日本,时至今日,熟食半成品已经是餐饮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预制菜,顾名思义是指预前将所要制作的菜和料备好,采用速冻或者真空包装技术,用食品级的包装袋或者包装盒包装的菜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公民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传统餐饮较长的就餐时间越来越不适配当下消费者快节奏就餐需求,只需简单翻炒或者加热即可上桌食用的预制菜成为了就餐者的新选择
疫情期间,预制菜的方便和快捷属性,满足了许多消费者的居家餐饮需求,国内预制菜销量随之稳步提升,根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团餐领域新的增长点。预计到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0720亿。
与传统烹饪方式相比,预制菜免去了买菜、洗菜、切菜等程序,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准备食物和烹调,省去了很多的精力;对于餐饮经营者来说,预制菜还能更大程度地节约人力、空间和成本,而且出餐快,食客无需等待过长时间;尤其是对于外卖来说,预制菜在食材方面会更为安全可靠。
预制菜赛道上下游极度分散,毛利率达到50%以上,上下游价差很大。以往预定餐市场以B端为主,而目前,C端尚处爆发前期,电商、社区团购等新渠道的开拓为各个细分赛道带来了利润空间,为新兴品牌的起势提供了机会。从大的趋势看,预制菜行业C端用户需求量扩大,购买习惯逐渐形成,加上互联网多元化营销,助力预制菜市场进一步发展。
然而,江苏省消保委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4%的受访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点餐吃的可能是预制菜,87%的受访者不愿意在外卖和餐厅里吃到预制菜,高达93%的受访者认为商家应在点餐前告知使用了预制菜。预制菜在C端的评价与市场发展形成了鲜明反差。
方便快捷的背后,预制菜的缺点也同样显著。首先,预制菜的口味都是统一的,是无法满足不同人的差异化口味需求。其次,预制菜原料已经被加热处理过一次了,而食客买到手以后还要经过二次加热,口感上会受到影响。最重要的是,因为食材种类的限制,导致预制菜的营养较为单一,虽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很好保证,但对于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却较难有更多的保留。
预制菜市场发展一路狂歌猛进,而各种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在一篇介绍预制菜文章的评论区中,一条“预制菜价格比外卖便宜不了多少,口味也一般,还得自己开火、烹调、洗碗,真不如去外面吃。”的评论获得了上万次点赞。
根据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63.2%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口味较差、不好吃”。 除了口味,消费者还对预制菜的价格、菜量和健康安全性有所质疑。
总而言之,当下预制菜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如果不解决口味、安全、价格的问题,预制菜产业发展也难以避免“短期繁荣”的命运。如何加强产业链组织与机制创新,打造市场强势品牌,实现科学合理的产业链价值分配机制?成为当下预制菜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走近新一代智慧食堂,以行业领先的RFID和AI技术为基础,自主研发餐线无人收银、计量自助餐、人脸消费机和食堂管理软件等核心产品。在核心产品的基础上,结合线上食堂、健康膳食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前后台一体的智慧食堂解决方案。
最新消息
-
2024-11-28
-
2024-11-26
-
2024-11-26
-
2024-11-22